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主办的“信息科技与经济发展”技术科学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智能ICT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未来计算作为信息科技最前沿发展趋势和信息经济的基础能力。
我国信息经济“换道超车”正面临巨大机遇。对此,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在致辞时指出,当前应抓好柔性电子、智能感知、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核心信息技术突破,充分发挥未来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当前,随着信息终端从大型主机向可穿戴设备逐渐推进,电子器件不断面临柔性化的挑战。柔性电子根据工艺不同也被称作“打印电子”“有机电子”“软电子”等,是将有机/无机器件附着于柔性基底上形成电路的技术。
中科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在此次论坛的演讲中指出:“结合高效低成本的制造工艺,柔性电子器件在信息、能源医疗、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柔性显示器、电子皮肤、印刷电子标签(RFID)和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等。
柔性电子具有广阔市场,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据IDTechEx预测,2018年,该领域市场将达469.4亿美元,2028年达3010亿美元。2011年至2028年年复合增长率近30%,正处于长期高速增长态势。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针对柔性电子的重大研究计划,如美国FDCASU计划、日本TRADIM计划、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等。我国南京工业大学团队也在柔性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及柔性功能器件的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黄维表示,柔性电子领域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必将对我国相关产业的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创新、融合和普及应用 一个万物互联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
感知信息技术以传感器为核心,结合射频、功率、微处理器信息科技、微能源等技术,是未来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性、决定性核心技术之一。
“感知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计算和通信技术,而无须遵循投资巨大、风险极高、已接近物理极限的传统半导体摩尔定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曦指出,“它是在成熟半导体工艺上的多元微技术融合创新,即超越摩尔。”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过去的PC(个人电脑)时期,“Wintel”(微软、英特尔公司)联盟形成的行业垄断局面长达20年,而移动互联网时期的“ARM+安卓”又形成新一轮垄断。而在感知时代,“超越摩尔”则是我国打破垄断束缚难得的历史机遇。
“如果加大在此领域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已有半导体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有很大可能在未来智能时代实现赶超发展,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有关专家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已经具有宽带随手可及、连接包容万物、智能腾云驾物、软件定义网络等特点。”
随着宽带的普及,全球互联网流量年增23%,视频业务成为主流,对宽带化有持续需求。据悉,5G计划2020年商用,1G到4G主要面向个人通信,5G将拓展到产业应用。而卫星通信也将向Ka频段高通量宽带星发展。
在物联网方面,今年国际窄带物联网标准发布,具有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可在移动网上升级实现广域应用。同时,随着终端处理能力加强及嵌入传感器,并借助云计算和宽带通信手段,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包括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机器人、无人驾驶车及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层出不穷。
总之,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网络流量的时空不确定性以及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关于未来网络的研究正在兴起。